今天帝哥想说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、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3个女儿的故事配资平台排行。
1903年,何叔衡的妻子袁少娥生下了一个女儿,家里人对此反应都很冷淡,何叔衡却满心欢喜,他为女儿取名“实懿”,希望女儿将来成为女中典范。
1905年,袁少娥又生下了一个女儿,她感到很丧气。何叔衡却主动摆酒请客,并为二女儿取名”实山”,希望她做一个实实在在、顶天立地的人。
1908年,袁少娥再次生下一个女儿,至此何叔衡已有3个女儿,却无一个儿子,举家上下和亲戚本家都怂恿他纳妾。面对这种封建传统的压力,何叔衡终于忍不住愤怒了,他大声对前来劝他纳妾的人说:“谁说我断了后?有女就是有后,这个女儿我就叫她‘实嗣’,她就是我家的实际继承人!”
何叔衡的大女儿何实懿长大以后,嫁给了一个姓王的忠厚农民。此时何叔衡已经投身革命,何实懿便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在家照顾、陪伴着爷爷和母亲。1932年夏天,何实懿不慎感染伤寒,一病不起,不久后便不治身亡,年仅29岁。
何实山和何实嗣则在何叔衡的引导下,先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。何实山曾在宁乡、湘阴、长沙等地的中共机关工作,并担任过宁乡县委妇女委员、湘东特委妇女部长等职。何实嗣则长期在宁乡坚持地下斗争,曾担任宁乡县委青年委员。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后,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,何实山、何实嗣姐妹被组织安排在后方工作。
1937年底,何实山和丈夫陈刚辗转来到延安,却没有见到日夜思念的父亲,他们的心头掠过一丝不祥的预感。几天后,何实山和陈刚一起去看望了何叔衡的老友谢觉哉,他们向谢觉哉询问起父亲的情况,谢觉哉却把身子背了过去,良久后才转过头来说:“实山,要挺住,你父亲已经不在人世了。他是个好人,是牛一样的硬汉……”
原来何叔衡早在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长汀转移途中,面对敌人的包围壮烈跳崖牺牲,用生命实践了“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”的诺言。这个消息对何实山来说,无异于晴天霹雳,她大哭了一场,久久不能释怀……
1940年夏天,何实嗣从重庆来到延安后,才从姐姐口中得知父亲早已牺牲,姐妹俩抱头痛哭了一场。这年重阳节,何实山和何实嗣相约来到宝塔山,采菊为香,将酒酹地,以抒发对父亲的无尽哀思……
新中国成立后,何实山长期在四川工作,并在50年代出任四川省监察委员会副书记。何实嗣则在60年代初出任北京市化工研究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,面对当时的生活困难情况,她尽全力地为同志们提供方便,大到科研设备的购买,小到谁家有人病了,或哪家有刚生的孩子等,她都记挂在心上。何实嗣就像父亲何叔衡当年在湘江学校一样,是一条“老黄牛”。
1966年“运动”爆发后,何实山和何实嗣都受到了冲击,她们先后接受造反派的批斗,继而又进党校、牛棚、接受劳动改造。
对于这些,何实山和何实嗣都能忍受,但让她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有人竟然对何叔衡的历史提出疑问。这些人认定何叔衡是跳崖自杀,按照他们机械的判断,凡是自杀的都是自绝于人民,所以他们不承认何叔衡是烈士。何实嗣听到这些话后大怒,她决不允许这群少不更事的红卫兵污辱自己的父亲,便理直气壮地对红卫兵们说:“毛主席早就作过了结论,你们去问他老人家吧!”
1976年,“运动”结束,春回大地,何实山和何实嗣历尽沧桑仍不改初衷,她们把自己的晚年岁月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。1977年11月,何实山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副主席,1978年,她又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。何实山一如既往地像老黄牛一样地工作,为四川人民的富裕安康呕心沥血。1990年9月17日,何实山在成都病逝,享年85岁。
何实嗣则于1978年担任了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,1984年,她还兼任了北京市参事室副主任。1989年1月,何实嗣在北京逝世,享年81岁。
红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